
众所周知,传统的机械加工是利用刀具比工件硬的特点,依靠机械能来去除金属实现加工的,其实质是“以硬碰硬”。
人们早就发现,当断开电器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放电,开关的触点表面遭到火花放电的腐蚀,并有烧损的痕迹。1870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就已经发现放电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放电腐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现象,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在插拔插头时,常常发生放电把接触表面烧毛,腐蚀出粗糙不平的凹坑。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这种有害现象的原因并设法防止它,这边有了后来的电火花加工。
1943年,前苏联科学院拉扎连柯院士研究开关触点遭受火花放电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气化而被蚀除,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用电容器充放电的电火花加工装置。这使有害的电腐蚀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了有用的工艺。
▲ 电火花加工机床原理示意图
至此,人们初次脱离了传统加工的旧轨道,成功地获得了“以柔克刚”的加工方法。
现在看来,要实现电火花加工需具备下列三个基本条件:
1、火花放电应是脉冲性的,使火花放电的热量不致过多地传导、扩散到电极的其他地方。否则像电弧放电那样,只能用于切割下料或电焊,而不能作为尺寸加工;
2、火花放电时两电极(即工具和工件)间须保持一个很小的距离(约0.01~0.1mm)。过大,击不穿间隙,不能火花放电;过小,排屑不畅,并易短路;
3、火花放电应在具有一定绝缘电阻的水基工作液或气质介质中进行。一则冷却电极表面;二则使火花放电后的金属小屑易于在液体中冷凝成小球体悬浮、扩散出放电间隙;三则放电结束后使液体很快恢复绝缘,以备下次放电。
来 源:电火花及线切割加工有问必答300例
作 者:郭永丰,白基成,张学仁
出 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邮箱登陆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金山路180号 邮编:215011 电话:0512-67274541
版权所有: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33205号